為何 Pinot Noir 總是法國 Burgundy 的貴?
Pinot Noir 算是冷門葡萄品種嗎? 一般人對於品紅都會由澳洲或智利的葡萄酒開始品酒的旅程,接著必定會觸法國波爾多的紅酒。換言之,先別說酒的複雜性,最初的品紅要求都是酒香帶有豐富果香,入口較甜的紅酒。對於專門出產Pinot Noir的法國Burgundy,大部份人都會望而卻步。原因是不知從何入手,價錢也明顯貴。就算是勇敢地買入一瓶,也可能不會立即被"她"迷上。那不一定是酒質不夠好,反而是品酒初哥的味蕾習慣了新世界的糖度較高的葡萄酒。
新世界如新西蘭、澳洲、美國都有出產Pinot Noir,由於天氣、泥土、種植及釀酒方法都與Burgundy 有分別,大部份的Pinot Noir 都是果香濃,甜味充足。對於鍾情Pinot Noir的人仕,尤其欣嘗Burgundy的,期待的是那種嬌媚溫柔而略帶明顯酸度的果香。
Burgundy不乏小酒區,在這些酒區中必定有優質的紅酒,可是Burgundy的代表酒區,就總是少不了 Côte d'Or。Pinot Noir,很多人把中文譯作黑皮諾,它是優雅、斯文的酒類。酒香以士多啤梨、車哩子為主,其他較複雜的香氣,就要倚懶很多其他因素。
葡萄培植師怎樣照料每一株葡萄,怎樣令果味香濃。葡萄的品種如何配搭,這裡所指的品種是clone。就好像科幻電影中所提及的複製人,Pinot Noir 的 clones 有很多,就好像水仙花有"雙托"、"三托",但都屬於水仙。有些clone 可能香味獨特。有些可能色澤可人。葡萄培植師和釀酒師要做出好酒,就要在這方面動腦筋。此外,釀酒時的手法,用的橡木,都能改變酒質。因此,大部份的Pinot Noir都平平無奇,要令人驚為天人,先天及後天因素都重要。
正如前提,飲酒的初哥,可能容易接受果味濃,味偏甜的紅酒。對於酒身較細緻,味道較嬌柔的Pinot Noir,初哥未必能完全明白"她"的特點。再者,配合Pinot Noir 的菜式不宜味過濃,肉質不能太粗。牛排、羊排都不適合,何况是一般味濃、香料澎湃的亞洲菜?由於Pinot Noir 較適合佐配鴨類,在粵菜中的琵琶鴨或燒乳鴿,都是絕配,但假若鹽度太高,也會大打折扣。不少人在細心賞過優質的Pinot Noir,都回味無窮,一旦疏忽配以不合適的餸菜,真正的酒味難以發揮,那就實在可惜。
好的Burgundy Pinot Noir,真的是可遇難求。價錢多數比其他產酒國的高,主要是產量少。在葡萄培植上,葡萄樹之間的空隙較窄。Burgundy的village 和 Premium Cru,規定每公頃產量不能多4 公升。 Grand Crus 就更少,只有3.5公升。產量少,葡葡樹對養份的競爭增強,果味自然較濃。
現今Burgundy都是果農自己釀酒,品質總比酒商的出品優勝。在酒味方面,絕對是各師各法,全部都針對先前提及的各種因素,務求做出獨特具吸引的酒質。
除了產量少,收割仍用人手之外。事寶上在地理上及經濟效益上,都不會用機器來採摘葡萄。 Côte d'Or 的泥土也是成功的原因之一。簡單來說,在侏羅紀時代, Côte d'Or是海床。主要的泥土是侏羅紀石灰石。這適合Chardonnary和Pinot Noir。石灰石疏水容易,不致令葡萄樹根因水積腐壞。
在 Côte d'Or的北面是 Côte de Nuits。幾乎全部種植Pinot Noir。很多Grands Crus 都在這一區。先前提過石灰石適合Chardonnay, Côte d'Or並非只有Pinot Noir,在Côte de Nuits的南面是 Côte de Beaune,這裡也種着很多出色的Chardonnay。
Côte d'Or 有以下的 Grands Crus:
Gevrey-Chambertin
Chambertin
Chambertin-Clos-de-Bèze
Charmes-Chambertin
Chapelle-Chambertin
Griotte-Chambertin
Latricières-Chambertin
Mazis-Chambertin
Ruchottes-Chambertin
Morey-St-Denis
Clos des Lambrays
Clos-St-Denis
Clos de la Roche
Clos de Tart
Chambolle-Musigny:
Le Musigny
Vougeot
Clos de Vougeot
Vosne-Romanée
La Romanée
Romanée-Conti
Romanée-St-Vivant
Richebourg
La Tâche
La Grande Rue
Flagey-Échezeaux
Grands-Échezeaux
Échezeaux